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—
《我眼中的古城墙》
我眼中的古城墙
活动背景:
宋城文化历史悠久,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古城文化,我们开展了《品古城文化——走进赣州古城墙》的亲子活动,孩子们游览了古城墙,对古城墙文化与构造非常感兴趣,因此,在建构区内,我们提供了许多规格统一的长方形纸盒子、碳烧积木和积塑等,于是,他们开始了搭建古城墙活动。
活动过程:
情景一 :
建构活动开始,坤坤呼唤小伙伴们说:“我们来搭古城墙吧!”妹妹说:“好啊!你搭这边的城墙,我搭那边的城墙!”小伙伴立马开始搬长方形的盒子过来,只见坤坤、小松松和轩轩三人为一小组,他们先是把长方形盒子竖起来间隔搭一层,发现城墙到第二层不好垒,马上换成横向平面垒高,垒了三层,感觉速度太慢,马上又换成横向侧面间隔垒高,这样垒得又稳又快,很快两条长长的城墙就垒好了。妹妹和晨晨从搭好的两条城墙中间走过:“城墙上面的路是砖块铺的!”晨晨说:“如用盒子铺的话就不能走了。”妹妹说:“有了!那里有积木,我们就用积木来铺吧!”于是孩子们分头搬来碳烧积木在城墙中间平铺起来,一会儿城墙上的路也铺好了,小伙伴们开心地在城墙路上走了起来。
活动分析:
游览了古城墙,孩子们对古城墙的结构有了一定的经验,知道古城墙是由一块块的砖块垒高而成的,坤坤他们搭建城墙时尝试运用各种方式进垒高,屡次失败了,最终采用架空垒高的方式,发现搭出来的城墙既稳定又美观。妹妹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。
情景二:
坤坤走上城墙看了看,“古城墙上还有许多树呢!”“是啊!树用什么做呢?”小松松说:“用这个吧!”只见他搬来了一些大积塑,坤坤马上和他一起用一个积塑叠高变成树干,再从树干分散插出枝叶,一棵树就拼插好了,他们将拼插好的树移到城墙边上,小心翼翼放手后,树却摇摇欲坠。“小松松,你再拿一些积塑过来,树干再粗一点试一下!”说完两个人又开始用两个积塑镶嵌交叉加粗树干,加粗后的大树再次移到城墙边上,这次大树稳稳地站立住了。这时,茜茜过来了,“城墙四周除了有大树还有浮桥呢!”“是啊!可是我们没有船呀!”坤坤说。燕子马上回应“我会折船!”此时,区域结束音乐响起,大家只好收起材料。
活动分析:
完成了城墙的主体搭建后,孩子们能关注城墙四周的环境,并进行拼插,在拼插完一棵大树后,发现树枝太重,树干太细,大树无法站立。能运用两个积塑交叉镶嵌的方法加粗树干,成功让大树站立起来了。坤坤有着较为丰富的建构经验和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情景三:
坤坤不仅乐于思考,还充当游戏的组织者,在活动后找到燕子,让她教大家折船,并收集好船。第二天,搭建活动一开始坤坤就召集大家搬盒子、积木、积塑和船等等。他们先搭城墙,然后再将折好的船铺在城墙一侧,在船的上面铺上纸板,这样浮桥就搭好了。我走上城墙“古城墙可真美啊!如果能到贡川楼上欣赏江面风景就更美了!”“对啊!我的城楼还没有搭呢!”坤坤说到。“城楼怎么搭呢?”妹妹问到,“城楼建在门洞上,我们要先做一个门洞。”坤坤说。只见坤坤先拿来大雪花片拼插门洞,拼到半个拱门时,他拿到城墙边上试了下,发现立不住,小松松说:“这里有吸管,我们用这个搭。”并叫来小伙伴们帮忙。坤坤一边拼插一边看了看浮桥,似乎想到了什么,立马停下手中的吸管插塑,拿起长方形盒子竖着垒起两根柱子,跑向纸板处取了一块长纸板放在两根柱子上面,在纸板两端再放盒子,再架纸板,门洞和城楼都搭出来了,围着城楼转了转,坤坤拿起折的船放在城楼两端,城楼的飞檐也搭好了,他开心跑向小伙伴喊到:“城楼我搭好啦!”
活动分析:
因为有了前期的的搭建基础,这一次孩子们的搭建目的性很强,他们相互合作,快速地完成了城墙的建造,并填充了周边景物。老师的建议引发了孩子们进行思考,为搭建活动提出了新的方向,自然地推动了游戏的发展。另外,从孩子们的对话中可以发现,他们对于建构的尝试,是为了更好地游戏,他们的合作、协商、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。
活动反思:
这是一个连续性的合作性游戏,在其中,幼儿自主地发展着建构能力,从简单的架空搭建城墙再到镶嵌大树,幼儿的建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,古城墙看似简单,实则是对称、平铺、间隔排列和镶嵌等多种建构经验的综合运用。
更重要的是,在游戏过程中,孩子们不断变化的搭建群体,从两三个人为一组,到六七个甚至七八个人一起搭建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有分工、有合作、有质疑、有协商、有提议,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在运用着不同的合作和交往策略。教师全程观察做到了“支持而不打扰,建议而不主宰”,保证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。
“古城墙”的游戏还在继续,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,相信幼儿能够在探索中获得更多的知识,比如古城墙在古代可以用来抵御外敌,孩子们可能会搭建炮台,增加一些武器(刀、剑、炮等等),也许还会探索新的城墙结构,期待幼儿在游戏中更多的精彩,并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、分析和指导来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。